1、這是一種新型的針對1~5%濃度稀氨或含氨廢水處理工藝,處理完后,殘液氨含量可降至0.05%,另可采出15~20%濃氨水和氨氣作為成品。本工藝利用加熱氨水使氨氣解吸,真空改變氨與水的相對揮發度和超重力場中逆流氣體對氨水進行吹脫,多種脫氨方式共同作用下,使稀氨水中氨氣高效分離,達到脫氨目的。
工藝優勢:
較傳統汽提塔式脫氨工藝,氨水在超重力中會被打成霧狀、絲狀和液膜狀,形成一個比表面極大而又不斷更新的氣液界面,而傳統塔式脫氨僅僅靠填料讓氨水在流下過程中形成一個較大的比較面積。因此氨氣在超重力場中的分離效果要遠好于在填料中的效果,在消耗同樣蒸汽量情況下處理量是塔的2到4倍。
2、裝置總高不超過3米。1.3米高的氨水脫氨處理相當于25米高的常用精餾塔,是對傳統的板式塔、填料塔的一個重大突破。連續性精餾與傳統塔相比:①高效率,低耗能②節能減排
3、在氨水脫氨處理中,液相經歷了多次分散一聚集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液體以其細微的液滴甩離呈同心圓分布的動圈,在離心力作用下,高速運動的液滴在設備內部特定結構上被碰撞、剪切和飛濺,形成了比表面大而又不斷更新的氣液界面,匯集后進入下一個循環。
在裝置中,氣液兩相在轉子中總體上呈逆相流動,而在設備內部結構的環隙間氣液接觸過程可以分為兩步:首先為液相甩離中心時,與氣體錯流接觸;然后為液相在設備特定結構壁面上下落的過程,環隙中的氣體旋轉向上運動,液體在氣體帶動和重力作用下旋轉向下運動,為逆流接觸。其中液體沿壁面的旋轉運動和被不斷甩出來的液體碰撞擠壓,使得表面更新快,具有比較高的傳質速率,這類似于經過一系列液體表面更新快的濕壁塔,設備內部氣液經過一層環隙猶如通過一個濕壁塔,具有比較高的傳質和傳熱效率。